返回 第七百三十六章:抽丝剥茧  皇兄何故造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百三十六章:抽丝剥茧 (第2/3页)

搁朝廷接下来的馆选事宜!”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看似紧要,但是实际上,它本身的品阶并不高,正五品而已。

    只不过,因为其全进士来源的珍稀,以及负责经筵,能够时常见到皇帝的便利性,让人往往会忽略这种品阶上的不足。

    像是江渊刚刚所说的刘定之,陈文,李绍这几个,也都是翰林院当中的老人,但是,他们基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埋头书卷。

    从资历上而言,他们基本上都是正统初年的进士出身,通过馆选成为庶吉士,然后在散馆之后留在了翰林院当中任职,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很踏实。

    其中,刘定之,陈文,本就已经是侍读学士,李绍则是侍讲学士,三人在翰林院中,负责各种讲学,编书之事,在人才济济的翰林院中,才学也是首屈一指。

    但是,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专注于学术了,毫无要参与朝政的意愿。

    江渊说的还算委婉的,可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这几个人都不堪大任,所以,到了最后,这翰林院的担子,还是要落在杜宁的身上。

    从出身上讲,杜宁是宣德朝的榜眼,初入仕时便授翰林编修,从资历上讲,杜宁虽然没有做过翰林学士,但是,他也一步步在翰林院做到了侍读学士,并曾经和当时的内阁大臣高谷一起主持过会试,在清流一脉当中的声望是很高的。

    除此之外,在实务一道上,杜宁也是一把好手,被外放到六部之后,屡受赞誉,其后受命接任大理寺卿,更是将一众刑案打理的井井有条。

    要知道,前段时间,刑部整理陈年旧案,固然效率极高,但是,金濂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和杜宁掌管的大理寺全力配合是分不开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给杜寺卿“加加担子”,也是分所应当的。

    然而,听完了这番话之后,陈循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右手轻轻的敲了敲桌案,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道。

    “刘定之他们几个,确实不宜执掌院事,的确,若论才学,他们几个都是一等一的,但是,翰林学士负责的事务繁杂,而且……”

    说着话,陈老尚书瞥了一眼对面的江渊二人,让他们顿时心虚的低了低头。

    “总之,他们几个的性格,的确应付不来,还是专心教导庶吉士的好,但是,让宗谧兼管院事,也非上上之选。”

    宗谧是杜宁的字,闻听陈循此言,杜宁的脸色有些着急,道。

    “老师,这是为何?”

    陈循叹了口气,心情有些复杂。

    他当然知道杜宁在想什么,事实上,杜宁的仕途,看似顺风顺水,但是,却也过的有些憋屈,总是差那么一口气。

    当初会试的时候,他的试卷和马愉程度在伯仲之间,但是到了最后,马愉以微弱的优势取走了状元,杜宁只能屈居榜眼。

    随后,进了翰林院,他一步步走的扎实,但是,总是落后人半步,好不容易,熬死了马愉,距离翰林学士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又因为朝廷缺人,被外调入了部院当中。

    没能成为掌院学士,是杜宁一直以来的遗憾。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无论是陈循自己,还是曾经坐镇清流的高谷,都是掌院学士出身,杜宁身为年轻一代的中坚力量,最多却只做到了侍读学士,从资历上来讲,是稍显不足的。

    尽管陈循并不在意这一点,但是对于杜宁来说,这或许是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

    因此,沉吟片刻,陈循还是张口解释道。

    “过往之时,翰林学士往往入阁为大学士,而后加侍郎,尚书之衔,因此,掌院学士清贵。”

    “但是如今,自从老夫之后,再无翰林学士入阁,如果说内阁满员也就罢了,可内阁空缺许久,萧镃此人也是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即便如此,数次增补阁臣,天子都没有让萧镃入阁,只能说明,他老人家并无此打算。”

    “所以,如今的翰林学士,已然是大不如前了,尽管以你我眼光看来,刘定之等人不适合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