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0章 你是闪电你是荣光你是显眼包  从八百开始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360章 你是闪电你是荣光你是显眼包 (第3/3页)

野能见度极低,摆在这些日本坦克兵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前进要么后退!

    前进,或许会遭受更多炮火攻击,但后退,还要转向,还要规避紧跟在后面的步兵,那意味着还要在炮火覆盖区域待上更久。

    时任第一师团第1战车中队长神谷浩森做出了一个无比英勇的决定,拿起无线电台:「英勇的帝国骑士们,跟着我,全速前进!帝国万岁!」

    「帝国万岁!」无线通话器中传来日本装甲兵们豪迈的口号。

    22辆坦克除两辆97式轻型坦克因为炮弹在车侧爆炸导致履带受损无法移动外,其余20辆坦克在炮火的疾风暴雨中开足马力,继续向前。

    那一幕,恰好又被一名日本随军记者给看到,热泪盈眶的书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敌人的炮火炽烈,哪怕隔着千米,我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但就是在如此炼狱,帝国的20余辆坦克,依旧开足马力,利箭般杀向中国人的阵地。

    他们,就像是皇帝陛下手中那把剑,能划破黑暗,能刺穿苍穹;他们,是闪电是帝国之荣光!

    就差一点儿,那首在未来经典传唱的‘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歌词就被这位情感浓郁的日本随军记者给提前出炉了。

    只是,在

    这位眼泪哗哗的竭尽全力赞美英勇无畏的帝国钢铁骑士们之时,他可能没看到,他身边不远处的服部少将这会儿也是眼眶湿润。

    只不过,那是心疼哭的。

    坦克有钢筋铁骨,只要不是倒霉到正好被一枚炮弹砸中,生存概率还是很大的,可那些只能趴在地上的日军步兵拿什么来抵御炮火?

    靠长期不洗澡积累的垢?靠不着调的天照大神护佑?

    最终只能是靠命!

    不过不是看运气,而是只要死得足够多了,收获满满的死神他老人家总会遗漏几只小猫小狗的不是?

    根据服部晓太郎的估算,被炮火覆盖区域中的步兵最终能活下来百分之三十,他做梦都得偷笑。

    而能有那么高的生存率的前提,还得是他的麾下身手反应都足够敏捷,能赶在下一发炮弹干掉他们之前,躲入距离他们不远的弹坑中。

    躲入弹坑,是日军步兵唯一的生机,但那也意味着,没有任何步兵能像英雄的日本装甲兵一样,一路火花带闪电杀向敌军阵地了。

    在炮火中奔跑的唯一结局,就是被炮火撕扯成碎片。

    显然,在炮火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显眼包"们在狂奔了1分钟终于脱离炮火覆盖区域后,彻底失去了步兵保护。

    坦克,在战场上的确是很牛逼的大杀器,尤其是在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武器时,那对于步兵们而言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重机枪工事,拥有坦克炮的坦克能一炮将之轰上天,敢挑衅它的步兵,坦克自身携带的机枪能让之立即赶赴下辈子。

    可这都有个前提,没人能近坦克的周边......

    二战中日耳曼名将‘古不帅"的闪电战把西方世界打得丢盔卸甲,这位也从没说就是一群钢铁怪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人家也有这个时期全世界最先进的步坦协同战术。

    那就是步兵以坦克为中心向前推进,坦克为步兵开辟道路,阻挡敌方火力的袭击,而步兵需要时刻观察周围的环境,防止敌方步兵突袭坦克,清除路面的反坦克地雷等,为坦克的安全保驾护航。

    坦克一直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而步兵就是坦克火力的延伸,负责扩大战果。这有点像蜂王和工蜂的关系,唯一的区别是坦克不会制造步兵罢了。

    像日本人这种就靠20辆坦克冲到将近4000名精锐步兵面前,而且是还有37毫米战防炮的4000精锐面前,那怎么说呢?

    只能说,除了傻乎乎,再也没有其他词能形容他们了。

    「鬼子的坦克还挺结实啊!就这么冲过来了?」有的步兵还在惊叹日军坦克真的够坚固。

    「班长,这可咋整?」也有和坦克每打过交道的新兵体现出的惊慌失措。

    「慌个球,平时不都专门训练过怎么打坦克?等命令。」班长们基本都还保持着镇定。

    「各爆破组,利用硝烟、地形掩护,避开机枪射界,用炸药包、燃烧瓶,******。」躲在战壕里那会儿还满脸严肃的各营、连级指挥员们却难掩兴奋。

    他们可都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兵,服役时间最短的,也超过6年,什么样的战场没见过,看着这20几辆显眼包拖着浓浓黑烟就这么杀过来,后面不见一个鬼子兵,那还不马上觅得战机。

    那真不是疯子战将舍不得拿37毫米战防炮来和日军轰隆隆开过来的装甲集群对射,而是用步兵抛投燃烧瓶、炸药包更有性价比。

    失去步兵保护的坦克,不过就是群大乌龟,除了壳硬点儿,他们还有啥?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