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4章 血色金龙(上)  从八百开始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354章 血色金龙(上) (第2/3页)

最近时距离日军步兵只有不到100米,这就算是步炮协同训练到最顶尖水准,也没法保证自己的士兵不会被己方的炮火席卷进去。

    但第一师团偏偏就这么做了。

    100米的距离,根本不足以四行团官兵们从狭窄的坑道口一一钻出进入已经支离破碎的战壕。

    日本人既然丧心病狂至此,四行团的营连长们也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狠人,哪有一个是善茬?

    当下命令自己所能只会的所有炮火覆盖阵地前沿,同时命令各排班以三分之一兵力进入战壕。

    你们敢死,那我们奉陪,老子们好歹还有个深达2米的战壕保护,你们***有啥?

    仅仅两日,就在这种近乎残酷的以死换死的对战中,四行团三大步兵营就减员500余人。

    日军的战损没法统计,因为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火炮对轰,很多尸体都是支离破碎的,但估计接近3000的战损是必须有的。

    事实上,四行团方面还是保守了,根据战后日军的战报,仅是冈部三郎残忍的下达决死进攻军令,以不足百米的步炮协同发起进攻的第一日,第一师团和第三师团就战死1800余人,重伤1700,几乎是一个完整编制的步兵联队全部拼光。

    也就是第一师团兵员足够充足,全师团兵员高达3万人,不然光这一日的战损就能让一个步兵旅团失去战斗力。

    但就是兵员无比充足的情况下,在紫山开战的第五日,第一师团就向前线4个步兵联队补充辎重兵、工兵等达4000人,那也意味着哪怕是不计算第3师团的损失,开战的前五天,不算因为炮战损失的炮兵等兵种,第一师团光是一线步兵,就损失超过数千人。

    几乎是平均一天消失一个步兵大队。

    据说,当筱冢义男战后观看第一师团战报时,在不过十几度的天气中,额头上满是冷汗。

    和惨烈的紫山之战比起来,他第十师团在赵家庄之战的损失,简直不值一提。

    只是没人会想到,日后当中日战争史专家们讨论起紫山之战,头一个提起的不是日军主力进攻的三大主战场,也不是双方投入精锐士兵在山林中相互狙杀、追逐的丛林猎杀战。

    而是,远在距离主战场近10里的金龙峰高地。

    不是因为

    那里有紫山战场最高指挥官唐刀的小舅子,而是,一个和主力挨不上边的步兵班,竟然血战一个日军步兵大队。

    兵力对比,是夸张到令人仰视的1比70!

    而那,只是7连13班正面对敌的日军人数,为了阻止中方救援,已经彻底陷入疯狂的宫内良夫还请求动用4门105榴弹炮、8门150榴弹炮对该区域进行不间断炮火封锁。

    这还不算,在电话里被多天骏骂得狗血淋头的片冈薰也是豁出去了,派出12架战机在高空对该区域投下近百颗燃烧弹,将方圆近0.5公里的山林烧成一片焦黑。

    而这些炮火和轰炸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杀伤高地上的中方士兵,单纯的只是为了阻止中方的增援。

    或者说,就是以陷入重重包围的金龙峰高地为诱饵,杀伤增援的中方部队。

    单纯的从战术上讲,这或许是第一师团在紫山西北方向作战的唯一亮点。

    因为,他们的确用一记左勾拳狠狠打在四行团3营的软肋上。

    以四行团从来不会抛弃任何战友的特质,哪怕明知那里已经成了地狱,他们也会冲进地狱!

    哪怕战友已经化成灰烬,他们也会用手捧回那捧灰!

    从军12年连油皮都没怎么擦破过的李九斤,重伤!

    急于增兵金龙峰的李九斤亲率两个主力步兵班和一个预备役班共40人顶着日军的炮火在山野中前进。

    一枚150榴弹炮不幸就落在正在前进的李九斤侧面不到70米的位置。

    再强壮的躯体和坚不可摧的勇敢,在可以轰塌坚固工事的重炮面前,都很脆弱。

    当场就有6名官兵牺牲,13人受伤,包括连长李九斤,看着不足800米的金龙峰高地,增援部队只能抬着重伤员和战友遗骸止步。

    不然的话,留在这片战场上的所有伤员都得死,所有遗骸都会被连绵不断的炮火撕成碎片。

    向来冷静的近乎冷酷的冷锋收到李九斤重伤的消息后,一双眼眸瞬间染上一层血雾。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冷峰已经是怒极!

    「再援,告诉7连、8连,但凡是登上金龙峰高地的我方官兵,皆记二等战功!」冷锋下达了堪称悲壮的军令。

    又是6个步兵班从一线战场上被抽调出来,组成新的援兵,准备冲入那片已经被燃烧弹和炮火充斥着的死亡战场。

    「暂停增援,待炮兵营对日军炮兵进行足够压制后再行增援!」唐刀的军令及时传来,阻止了冷锋怒火熊熊之下有些不太理智的命令。

    如果唐刀不及时下令,或许这百名精兵有能穿过重重炮火进入金龙峰高地的,但根据当时同样陷入疯狂的日军炮火强度,十者存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