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徐老怪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十三章 徐老怪 (第2/3页)



    两人扯了一阵,沈林又跟周公子、邓朝聊了会,然后去了电影交易市场,想看看釜山电影节的交易市场怎么样…

    好吧,也就那样,大量都是自己没听过的电影,例如伊拉克电影《开球》,印度电影《另一首歌》、马来西亚电影《俗物人间》…

    ……

    其实,这几天国内的媒体新闻除了《建国大业》就剩下《月球》了!

    科幻片诶!

    《中国电影报道》十分钟展示了《月球》的拍摄场地,太空舱建的似模似样,沈林还提到了3D拍摄技术…

    一堆人讨论,但大家对3D电影并没有啥直观感受!

    一直到《阿凡达》之后,3D才成为新潮的东西…

    其实,3D电影一点也不新潮!

    新世纪之后,以好莱坞六大为代表制片厂一直试图改编原来的拷贝模式——率先制定了数字电影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规范标准,将数字电影包(DCP)确定为全球数字电影放映的标准格式。

    原有的胶片拷贝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运输方式笨拙…

    数字电影包也就是数字拷贝可以通过卫星直接传输,不仅省事,更省钱!

    问题是院线不配合啊!

    你说升级就升级?钱你出?

    然后,2005年,迪士尼基于RealD技术重制了动画电影《小鸡快跑》,开启了成熟的数字3D电影放映;

    包括06年,在卡梅隆制作《阿凡达》时,视效总监埃里克·布雷维格奉命为数字3D拍摄的某些技术环节进行验证,他因此得以提前试用针对《阿凡达》设计的、挂载两台F950S摄像机的PaceFUSION拍摄系统,制作了3D电影《地心历险记》。

    这片子3D效果不错,但是幼稚的故事和毫不节制的视觉效果使影片口碑和票房均遭冷遇。

    到了2009年,除了《阿凡达》,还包括《飞屋环游记》《圣诞颂歌》《冰川世纪3》等多部主流商业电影开始尝试3D制作。

    这股制作数字3D电影的潮流,最终迫使主流电影院线不得不整体性转向数码放映…

    《阿凡达》的成功太过耀眼…

    但此时距离《阿凡达》上映还有3个多月呢!

    倒是徐克很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