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六章 威海卫  我的明朝生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四百零六章 威海卫 (第1/3页)

    在没有保密意识的时代,大臣们的嘴巴往往都缺了个把门的,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更没有互联网,但消息传播的度丝毫不亚于后世的互联网,散朝后不到半天时间岳阳在山东抄家抄出了一千万两银子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并且还以越来越快的度向整个大明辐射。? ???  ?  ?一看书   ??·1 K?A?NSHU·CC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千万两银子虽然是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但正因为距离他们太遥远了,所以一般的百姓只是将这件事作为平日里和人吹牛侃大山的谈资,可对于朝廷六部官员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一千多万两银子啊,这可是相当于如今朝廷两年的赋税,这比银子对于财政几近枯竭的大明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纵观如今大明户、礼、吏、兵、工、刑这六个衙门谁不是穷得叮当响,别的不说,大明的京官已经66续续拖欠了半年的饷银了,由此可见朝廷穷到了什么地步。

    “不行,一定要在这块大蛋糕上咬下一大块来。”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思。

    由此事而引的后果就是还没高兴两天的崇祯惊愕的现在那些原本在朝堂上喋喋不休的六部尚书们开始在朝堂上为自己的衙门争取更多的份额。六部尚书们一个个都在相互扯皮,这些平日里一个个张口孔孟闭口道德的大员们仿佛变了个人似地,开始在崇祯面前抢夺起这些银子的份额起来。

    内阁辅兼兵部杨嗣昌说国内匪患严重,河南、四川、湖北各处流寇肆虐,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三路大军那一路不需要海量的银子呢,所以这些银子理应由兵部拿大头。可工部不同意了,工部尚书刘尊宪也顾不上杨嗣昌还是内阁辅的事了,他也急吼吼的喊道:朝廷这两年都催着要工部仿制宣大军的火器,兵器以及铠甲,可你不给银子让我用什么来做,难不成我能凭空变出来吗?不止如此,就连吏部、礼部和刑部也搀和了进来想要参一脚,说什么朝廷已经拖欠了n年的办公经费,现在是时候交付了,这些平日里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大臣们此刻全都化身成商贾,一个个为了银子而吵得唾沫横飞。

    看到这些人相互争夺,只有身为户部尚书程国祥却是稳坐钓鱼台。甭管这些人怎么抢,无论如何这些银子都得先入户部的银库最后才能落到别人手里,这是铁律谁也不能违背。

    原本这些人吵归吵,崇祯皇帝也是太当回事,可是当大臣们吵着吵着小朱同志却越听越不对劲了,因为已经有大臣提议既然户部分到的那三百万两银子不够用,那干脆把剩下原本应该送入内库的七百多万两银子也划入国库以供朝廷之需。

    听到这里,崇祯的脸色迅就变了,当场便在大殿上了飙将,除了连降三极外还把这个敢捋虎须的人赶出了太极殿。从这以后众人便知道,皇帝老子的银子是不能随便动的。?   要看 书  ???·1?K?A书NSHU·CC

    这一千万两银子引的轰动效果还在扩大,很快岳阳的喉舌《大明时报》迅刊登了岳阳亲自操刀写的一片文章。岳阳在文章中写到:当大明的百姓还在为如何吃饱饭而愁的时候,当大明的皇帝正在为如何筹措军饷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却在山东生了令人震惊的抗税事件。为了眼生此种暴戾之气,宣大军不得已对其进行了果断镇压并没收了一些商贾非法所得。

    山东不是富庶之地,此番查抄的商贾士绅身家在山东来说只能算是一般,而且也只有一百多家,可就是这些人竟然查抄出了上千万两的银子。正是这些人……他们一掷千金,他们花天酒地、他们纸醉金迷、他们穷奢极欲,可也就是这些人却不愿意上缴哪怕一文钱的赋税给朝廷,他们不愿意为大明尽哪怕一分的力气,拥有万贯家财的他们宁愿把这些银子用来养相公、逛青楼也不愿意上缴给朝廷一分一毫,为了区区几百两银子的商税他们宁愿冒着造反的危险反抗朝廷杀害税吏,这就是大明的商贾,这就是大明的边关将士抛颅头洒热血保护的商贾,对此在下不禁要问一句,这些人究竟是怎么了?古人尚且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大明没了,他们空守着这些万贯家财又有何用?

    岳阳的这片文章是用白话文写的,意思也很直白。在那些读书人看来用简陋来形容也不为过,但偏偏这片文章却如同一把利剑般刺向了所有商贾士绅的胸膛,不少士绅商贾看到这篇报道后气得连肺都要炸了,可对于岳阳这位始作俑者他们却毫无办法。没有办法,这厮的杀伤力实在太惊人了,有钱有粮有军队还当着高官,他们悲哀的现这样的人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对付得了的了。

    岳阳这片文章出来后,《金陵时报》也赶紧请文人炮制了一些文章来反驳岳阳,但《金陵时报》的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