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春秋大领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第2/3页)

很大,首先是怀念晋国荣光的那些贵族,他们觉得吕武是一个怀念旧情的人,再来就是各诸侯认为吕武至少还愿意遵行礼节,然后就是韩氏变得更加像是乱臣贼子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隐患,比如可能会让有些头脑不清醒的贵族想搞“复辟”,只是相较于隐患而言,吕武觉得利大于弊。

    在吕武重新来到“虎牢”的消息传开后,率军驻扎在“荣泽”附近的韩起派人前来邀见。

    吕武没有接见韩起的使者,只是让梁兴出面与之接洽。

    “韩王愿割土求和,再请我王互盟共讨于荀。”梁兴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看上去很奇怪。

    汉军已经控制了那些城邑,当地人对汉国的统治并没有反抗情绪,足以证明汉国统治那些城邑并不存在什么大的困难。

    现在,韩起想用服输讨回一些城邑,再用割土的方式求得汉国帮助韩国对荀国展开复仇?

    看着好像是韩起的脑子坏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韩起玩得是春秋的规则,也就是投降输一半,再让韩国成为汉国的附庸。

    “且先使韩王发布讨伐荀国檄文。”吕武毛病了才答应投降输一半。

    梁兴答应下来,复又说道:“范侯遣使节而来,询问王上何时撤军?”

    当前汉军控制了“虎牢”,也就是将范国直接一切两半,很现实的是汉国并没有攻打“虎牢”以北的范国城邑。

    就是吧,汉军已经将“原”、“台谷”等一些范国之前赠送给韩国的城邑给占了,直接让汉国的疆域扩展到了“温”边上。

    撤军?吕武为什么再一次来到“虎牢”这边?除了韩军和郑军驻扎在“虎牢”南边之外,“虎牢”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挥军向东就能威胁到荀国。

    所以,吕武进行动员夺取了韩国三分之二的城邑,当前有三个“师”和三千骑兵驻扎在“黄父”附近,有两个“师”驻扎在了“断道”,其余一个“军”又两个“师”以及三万骑兵都在“虎牢”了。

    那些并不是吕武动员起来的全部兵力,刚刚攻占的区域都在要道屯有驻兵,同时三戎之地那边还有两个“师”和五千骑兵。

    如果有必要的话,吕武其实也能对刚刚从韩国那边改换门庭到汉国的贵族进行征召,大约是能再凑出两个“师”左右的部队。

    以为三个“军”又一个“师”和三万八千骑兵,没有算上出征“汉中”的三个“师”,他们就是吕武能够动员兵力的极限了吗?那肯定不是。

    汉国执行了新制度,那是一种比曾经晋国更军果主义的制度,不过日子了为前提,以汉国约五百万的人口动员出七八十万数量的大军,绝对能够做到的。

    要是这一波能将得自韩国的三分之二城邑吞下去,汉国应该是能增加四十万左右的人口?那样汉国的总人口应该是接近五百五十万了。

    吕武说道:“如需会盟,韩王、荀王、范侯、宋公、郑侯,皆可来也。”

    现在真的不是汉国大举东出的好时机,别看一波吞了那么多的城邑,实际上是打乱了吕武的很多部署。

    首先,长渠还有三分之一左右没修,保持原有的人力物力投入,怎么都还要修两年。

    再来是,汉国修栈道,梳理“天池水泽”,并且攻占“汉中”之后正在图谋巴蜀。

    虽然说两线用兵是兵家大忌,其实也看两线是怎么个用兵方式。

    巴蜀那边撑死了也就拖住汉国不过超过一个“军”的兵力,关键在于会让攻占巴蜀的时间被拖得比较长,或者因为汉国高层的注意力不在那边,导致出现战败的可能性。

    “我需要时间……”吕武对这个认知很清醒。

    韩国名存实亡了对不对?汉国却是没有宣布灭掉了韩国。

    然后,汉国现在有那个能力夺取范国“虎牢”以北的城邑,一样没有付之行动。

    吕武太清楚疆域的扩张是怎么回事了,并不是短时间内疾速扩大地盘就是好,讲究的是能不能有效消化再为己所用。

    “郑失其土……”吕武看向梁兴,接着往下说道:“范、韩皆可居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