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4章:函谷关前  春秋大领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804章:函谷关前 (第2/3页)

遗忘了。

    苦成毅没有介绍自己什么姓什么氏什么名,答道:“在下乃此处关尉,已为诸王准备休息之所。”

    中行吴在苦思凝想,总觉得在哪里看过这个人。

    实际上,中行吴不是认出了苦成毅,纯粹是苦成毅跟郤犨长得太像了。

    时间会抹去很多记忆,别说是二十多年没见过,有个五六年的话,原先不是太过熟悉,该忘记长什么样也就忘了样貌。

    士匄原先还不太在意,看到中行吴那模样,才定眼注视苦成毅,一看就跟记忆中模糊掉的郤犨重合了。

    认出来了又怎么样?反正士匄并没有说点什么。

    现在,士匄重视的是吕武正在来函谷关的路上,得知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住汉国给安排的驿馆?大家又不是什么没排面的人,不可能的事情嘛。

    士匄率先提到自己会准备休息之所,转身离开这个狭长地段的时候,才跟中行吴提起那个“关尉”是谁。

    “郤氏?”中行吴觉得这个称呼好遥远啊。

    另外,韩起看到苦成毅的第一眼就认出是谁了。

    没办法的事情,之前韩氏跟苦成氏是邻居,身为贵族掌握周边邻居都是谁,记住各家之主长相是必做的功课。

    郤氏被灭之初,韩氏还是挺警惕苦成氏,后来一再观察下来看到苦成氏低调,慢慢也就减少了关注。

    “如此说来,汉王重其诺。”中行吴不知道是真心感慨,还是另有所指。

    这一次中行吴并不是那么想到汉国,不止是荀国还撑得住的关系,还有汉国在邦交上对荀国进行了支持,更多的是明白寻求支援不是依靠强逼,应该是一种互利互惠的模式。

    说到底,汉国、范国、荀国和韩国同出于晋国,后面大家都觉得在天然上是盟友,问题是并没有正式结盟呀。

    现在这么个年头,想结盟就该约个会盟的地点,筑个会盟台搞一次大活动,过程中祭拜天地与四面八方神灵,再互相交换盟书。

    那么搞不但是一种仪式,还是将确认盟友的关系昭告四方,形成一种人尽皆知的共识。

    缺了那么一道“手续”,有私下的共识是一回事,遇到事了要不要友善互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范国一直觉得汉国应该支援自己,先不问凭什么这一点,认真来说就是属于一种“一头热”了。

    他们向后退了七里才停下来。

    为什么要退那么远?还不是关城之外的地形太复杂,无法容纳一两万人安营扎寨。

    手下各种就地取材搭建营寨,三位君王则是爬上了就近的小山。

    他们注视着西面的关隘,一眼看去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一条狭长的通道,并且通道里面的地表植物被清理干净,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地表坑坑洼洼也就不说了,各种怪石和水池还到处都是。

    狭长的过道约有七里,最多能够容纳不超过一万人,再一多就是该人挤人的状态。

    韩起很关注函谷关的修建,十分清楚这座关隘建成之后,不打破这座关隘想向西的难度。

    只是吧,韩起着实有点不能理解汉国为什么要修建这座关隘,它并不是在汉国的边疆区域,起不到边防作用。

    要说保证汉国的关中汉地安全性?只要前面不是一下子在很短的时间内沦陷,以汉国的动员能力和军队战斗力,韩起真的想不出谁能一下子让汉国失去半壁江山。

    “关城高约十丈,另有‘汉楼’,顶约十六丈?”士匄看得眯起了眼。

    现在的一丈越是一点六米,那么就是连带城楼算进去,函谷关建筑物的最高超过二十五米。

    两边的山体陡峭,高度不是绝高,大多数山体的高度超过一百七十米,函谷关的最高位置仅是二十五米,以人力建造来说挺高,跟山体高度比起来则不算什么。

    士匄口中的“汉楼”就是城楼,而函谷关的城楼三层,城墙高度就是十六米左右。

    “此处雄关,汉国六年筑成?”中行吴并不是感到难以置信,是在思考吕武怎么建国之后就开始修建关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