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3章:真.太岁头上动土  春秋大领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83章:真.太岁头上动土 (第2/3页)

就是他的封地就在那片区域,还是实力最强大的那个封君。

    讲实在话,晋国这边之前压根不知道公子格是谁。他们比较纳闷楚国难道是没有收到晋军集结在“虎牢”的消息吗?怎么派了这么一个名不经传的人物统兵北上。

    楚国那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点不太好说。

    可能是楚国陷在吴国那个大泥潭,一时半会爬不起来。

    也有可能是楚国被宋国那边的异动吸引,忽略了其它方向的动静。

    更加可能是楚国觉得郑国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入侵许国这个小弟,以为出动公子格就能将郑军教训得满头包。

    解朔问道:“楚国出兵多寡?”

    这……,怎么说呢?

    人在“鹊”的楚君熊招只是得知郑军入侵许国,愤怒归于愤怒,要说当作多大的一件事情则很未必。

    楚君熊招根据战争爆发的地点,选了个附近实力比较强的封君为主帅,转头估计就把那事忘了。

    楚国跟吴国的交战又产生了新的转折,侵入吴国地界的楚军之前进行了分散,近期很多散出去的部队一再失联,一些渠道传来越国出兵帮助吴国的消息。

    现在有越国?这完全就是废话了,一直以来都有很多“x越”或“越x”的国家,仅仅以一个“越”为国号的越国却只有一个。

    越国在公元前2032年就已经立国,他们立国的时间比“夏(朝代)”还要早三十八年。(夏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

    为什么“越”比“夏”立国的时间早,诸夏却是以“夏”来作为历史符号?这个问题就跟有人问明明“辽”和“金”占据中原,历史上为什么却说“宋”是正朔一样。肯定是认同“那一方”文化的子孙繁衍下去,其余“各方”消失在历史长河,或者是不作为“主流”来区分。

    简单一点的说,谁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并且还是作为主流,谁就是牛逼。

    更操蛋一点的来分析,为什么要分公元前以及公元后,还不是到了近现代由白皮说了算,他们又出现了一个宗(文)教(化)的“符号”人物。换作一直是种花家说了算,历史纪元绝对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吕武建国,早早一统了诸夏,他的后裔将小破球全占了,又或者成为小破球毫无疑问的最强国,信不信历史纪元的区分就要变成从吕武出生的那天开始来计算“前”和“后”呢?

    谁强谁掌握话语权是一种真理!

    现在晋国比郑国强,郑国只能听命于来自晋国的指示。

    子产心里有很多的想法,没有包括不切实际的野心。

    他对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很清晰,不是带着郑国在他们这一代人成为当世霸主或霸主之一,挽救郑国的信誉度,变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谋求后人能让郑国继续存在下去,哪天能重拾荣耀,基本上也就算了没白掌权了。

    “楚公子格前‘劲’已至。”子孔看上去很是忧心忡忡。

    这个子孔是郑国的老牌权贵之一,本来子驷死后郑国该是由子孔来担任执政。

    问题是,历史已经被吕武所改变,小蝴蝶的翅膀一扇,仅是郑国那边的郑君姬恽、子驷、子孔、子产等等很多人的命运也都发生了改变。

    “公子格乃一地封主,不足为虑。”子产看上去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他们两个人会那样的主要原因是,晋国要求郑国将楚国的大军引到“湛阪”附近,言下之意就是来的楚军越多越好。

    现在楚国出战的却是公子格,一系列信息显示来的楚军数量不会超过三万,还是地方上各个封主给临时凑的杂牌军。

    子孔深呼吸一口气,提议道:“如不然,我败公子格?”

    子产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细细考虑了一番,颔首道:“可也!”

    就这般,郑国没有通知在“虎牢”驻扎的晋军赶紧过来,去到“虎牢”的郑国使者信誓旦旦这一次不用老大上,他们自己就能把公子格率领的楚军击败。

    郑军和楚军在的战场并不在“湛阪”,他们将战场选在了一个叫“不羡”的诸侯国境内。

    这个不羡是中原腹地的一个小型诸侯国,相传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