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5章 太上皇的忧虑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905章 太上皇的忧虑 (第2/3页)

:“回陛下的话,是这样的记载的,崇祯十六年,李贼破神京,帝巡幸江南,于武英殿召太子及群臣,共议北伐......”

    史官牧冶张口就来,现场编书,将当初朱慈烺登基前主持北伐军议的情景描述了一遍,其中还多了运筹帷幄的崇祯皇帝。

    听着史官的描述,太上皇朱由检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干笑了两声,指着牧冶道:“作为史官,还是秉笔直书,实事求是的好,稍微提朕一笔就行,当时主要还是太子的功劳.......”

    牧冶连连称是,又转头看向朱慈烺,向他请示。

    朱慈烺微微点头道:“就按照太上皇的意思办,对了,还有太上皇御驾亲征灭清之事,特别是阵前骂汉奸的史实,一定要详细记载!”

    牧冶如小鸡啄米,作为史官,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的。

    然而事关君王的一举一动,却是有选择的记载,皇帝有功绩,做好事,自然要大书特书。

    就是没功绩、没干好事的皇帝,必要时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衬托一下。

    这些都是历朝历代史官的行规了,这叫假人之美,藉为私惠,还算好的。

    还有一些史官,直接颠倒黑白,自称我长,相谓彼短,把坏事说成好事,或者略外别内,掩恶扬善。

    历代皇帝特别在意史书上对自己的记载,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必书无疑;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万万不可见诸史册。

    唐朝之前,史官记载帝王言行举止很严格,什么事都敢记载,皇帝还无权干预,看不到史书对自己的记载。

    然而自从到了唐朝,这种风气被唐太宗李世民打破了。

    夺位杀兄嘛,这么大事搁谁身上都会担心史官如实描述,所以李世民经常找史官谈话,顺便看看新编的史书,以及提出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自那以后,很多皇帝没事就将本朝新修的史书拿过来“瞧一瞧”,篡改历史之事开始变得频繁,历史逐渐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

    皇权之下,屠刀强过笔杆子,谁敢跟皇帝对抗?如果有,下场往往很凄惨!

    天武朝的史官牧冶认为,天武帝还算好的,没有过多的干预史书记载。

    天武帝对于他曾经杀官、杀商、杀文人的种种“秽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