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8章 断士绅的根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48章 断士绅的根 (第2/3页)

皇太子不说他也不敢有所懈怠,黄册若是有失,朝廷必然拿他这个户部尚书问罪。

    岛上楼阁之中,朱慈烺一行人围桌而坐,虽然快要进入腊月,天气寒冷,但梁州之中并无一处火炉。

    自洪武年间至今,为了防止火灾,梁洲上一直禁火,二百多年来没有点过一次火。

    朱慈烺搓了搓冻得冰凉的手,问李岩道:“昨日你说有一言可断了官绅勾结的根基,是什么?”

    李岩顿时来了精神,回道:“从教化入手,革新垄断教育!”

    朱慈烺道:“仔细说说。”

    李岩道:“皇明对学子的待遇十分优厚,一旦童生考过了院试,府试之后,就能成为秀才,拥有众多的特权,可以见官不拜,免除徭役,而举人的特权比秀才更多,举人可以不需要缴纳国税,而且国家发放的读书补贴比起秀才更多。”

    朱慈烺深感这种优待的弊端,中了举人可以说一只脚踏入了官途,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够成为一县知县,这也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左右邻里之间的关系突然就变了,而范进自己也因为惊喜过度疯了。

    李岩继续道:“然而,就是因为给学子们的福利太多,广大中举的举人们为其家族侵占了大量的土地,使得朝廷损失了大量的税收,而给学子们发放的福利,后期也使得朝廷无力承担,最终指挥渐渐的拖垮了朝廷。”

    朱慈烺点点头,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有各种儒学、武学及宗学、社学,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学校制度。

    国子监与各级学校统称为官学或儒学,官学顾名思义,就是由官府所兴办,除此之外,朱元璋多次下令全国设立社学。

    社学是一种民间兴办的学校,招募十五岁以下的子弟读书,讲授礼俗、律令等内容,美其名曰使幼童沐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实也是宣传政令的一种形式。

    朝廷几次要求地方重建社学,然而社学的推动并不成功,由于地方官失职,或受限经费短缺,部分社学设立不久后就废弃了。

    明中期以后,科举八股文盛行,僵化科举弊端逐渐显露,举子们往在不是潜心攻读经书,而仅视官学为取得应试资格的场所,官学衰落,变成科举的附庸,学校“养士”的职能发生了异化,学校有名无实。

    而后读书人以科举入仕为目标,官学的废弃使得地方族学的兴起,主要以宗族兴办的族学,或私人兴办的孰学为主。

    宗族领袖会将一部分族田的收入作为兴学之用,因为让族人入仕为官,是维系宗族势力最好的方法,所以就算是经商之家,也会培养一、两名子弟学习文理,准备科举。

    族学一般只收纳宗族成员与近亲子弟,课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