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一五一章 阴燃(一)  赘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一五一章 阴燃(一) (第3/3页)

人甚至在战场的边缘兜过一阵,看过热闹。

    一开始宁忌有些紧张,但曲龙珺听话、配合度好,过得不久,也就适应了这样的行程,一路之上宁忌教她一些乱局之中生存的规则,说些武艺上的经验与江湖逸闻,曲龙珺则回忆着过往的所学,跟宁忌说些诗词与地理、历史知识。

    如此这般,到得三月中旬的这一天,两人离开战乱的区域,抵达了蘅州入闽的这处仙霞关口。

    ——建于山口的仙霞关一路往上共有四座大门,虽然看来简陋,但委实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牵着马的两人一路登山,左顾右盼,宁忌在心中盘算着攻打这里需要的兵力,曲龙珺则轻声说起黄巢与这边发生过的故事,说起几句漂亮的诗,引起了宁忌的赞叹。

    “……不过那个从今若许闲乘月,敢笑黄巢不丈夫为什么是反诗啊?”曲龙珺笑得鼻头都皱了起来,眯着眼睛道:“这两句一定不是一首诗,黄巢他当年造过反,这个作诗的人都敢笑黄巢不丈夫了,当然是比黄巢志向更大,当然就是反诗了。”

    “喔,这样啊……”

    “不过,你说会不会是宁先生写的啊?如果是他写的,那便不奇怪。”

    “嗯,有道理,我觉得多半是的。”宁忌捏着下巴想了想,觉得嫌疑很大,随后道,

    “还是你懂的多,你知道这么多,得读多少书啊?”

    “我懂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不像小龙你才什么都会做……其实你不知道,我当年也不爱读书,但我们那个时候,不读书会挨打,我是挨过不少打……”

    “我也挨过打……没有人性!”学渣吐着槽,努力地与优等生共情起来,随后:“嘿嘿。”看见宁忌笑开,曲龙珺便也笑起来。

    如此一路过关之后,两人来到山间的小营地里。天南地北的过关之所多有这样的营地,有的会因为南来北往的商客变作一座小城镇,有的会配合着驿站出现一些商户。

    仙霞关这边过去的商路算不得很繁荣——如果按照另一段历史那样走,再过得几年,南宋才会因为与闽地商贸发展的需要开始招募民夫翻修这条仙霞古道,但如今一切都还显得仓促。

    流民聚集的营地,乱糟糟的,土地泥泞、污水横流,一些棚屋在道路边撑起简单的商铺,两间当铺的门头最大,此外也有脏乱的食肆与镖所,一些看来稀奇古怪的势力正在这里招募人手,导致营地当中排了几处长队,面黄肌瘦的孩子在路边蹲着或躺着,有的在厮打,有人在喊,有人哭泣。

    从北面过来的难民,都要在这边有新的生活,他们要在这里当掉或是售卖掉身上所携带的物品——哪怕是一些看来皮包骨头、身无长物的,部分也还带了家中最后的珍宝,许多人在路边摆开小摊子,小心翼翼地售卖这蕴含了最后希望的物品,也有人在路旁观望,若有所思地看着这样的情景。

    人声嘈杂,宁忌让曲龙珺牵着马,紧跟着自己往前走,他也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仙霞关内的这处营地,有官兵的人在维持秩序,因此并没有出现什么明面上的冲突,一些治安维持的方法有西南的痕迹,但并没有维持得那么彻底,归根结底应该还是人手不足的原因,东南的小朝廷里如今有几个左家的兄姐在其中,这边说不定便是他们做的简单筹划。

    每到一处地方,盘道看状况是第一重要的事,待到在这处聚集了大约一两千人的营地里转了半圈,宁忌才高兴起来,准备实施他在江南的山间便已经在筹划的大计:他领着曲龙珺到得路边的一处空地,先栓了枣花马,随后在地上摊开了包袱皮,取出其中一个一个的小包裹都打开了,将一些针头线脑、金银首饰甚至瓷瓶铁碗之类的东西摆出来,准备开店。

    一旁竖起了两面旗杆。右边的旗子上写:华佗再世,包治百病。左边的旗子上写:竹记分号,买卖百货。

    从江南过来的流民并不都是毫无底蕴的苦哈哈,不少人其实都识字,在这处道路旁边的地方摆摊的是一个正在卖古籍的愁眉苦脸的老人,一看华佗在世包治百病的这种大话,脸色更苦了,想要骂,再看看

    “竹记分号”这种的杀头标语,便叹口气闭上了嘴。之后,只见那穿着满是补丁衣服的少年人便神气活现地叫喊起来。

    “各位老乡,各位走过路过的大叔、大伯、大婶、大娘们,都来看一看,瞧一瞧啦,诊脉、看病、买卖各类珍玩、百货,支持以物易物,都是路上收来的好物件,都来看一看瞧一瞧啦……”这边营地之中的氛围基调是压抑的,少年也不知哪里学来的吆喝颇为浮夸,与周围的气氛格格不入,一时间就连旁边的曲龙珺都显得脸红起来。

    她倒是听对方说过了一路上买卖货物维持生计的想法,也早有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态,觉得两个人摆个小摊一路旅行也是极好的事情,但这毕竟是第一次当着大庭广众这般吆喝,又见周围的气氛不同,于是便有些羞耻。

    但过得片刻,她也便咬一咬牙,双手拢着嘴,大声叫喊起来:“卖东西喽!卖东西喽——”这一刻是武振兴三年三月十二的下午,两人第一次摆摊。

    比较不注意他人感受的吆喝声在嘈杂的营地间引起了些许尴尬的气氛,部分路过的人好奇地朝摊子上看了看。

    宁忌从战场上淘下来的部分物件确实比较珍贵,但在眼下的这处营地之中,却并不是最为稀缺的物品,因此宁忌浮夸的呐喊并没有带来太多的生意,这个下午只是卖出去了一点针头线脑。

    一些人过来询问:“恁后生,会瞧病?”但最后也并没有选择年轻的宁忌给家中的孩子诊治。

    留下了回忆。回来了。新冠的事情,前段时间最热闹的时候,家里母亲晕倒两次,奶奶九十岁,父亲化疗十多次了倒是没有大碍。

    最后把两个老人家送进医院,我病情刚退,在两家医院连轴转了二十多天,每天在出租车上都能睡着,回来之后感觉整个人都瘫了,本来觉得其中很多事情可以写一下,但转念想想,那段时间,谁家不是这个样子呢。

    就这样吧,这段大概算过去了,开始更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