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世子的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第2/3页)

被经常奉行的“守江必守淮河”战略就是辛弃疾此时提出。

    大意就是南方要想守,长江防线是不好守的,必须将战线北推,以秦岭淮河为防线才能长久防守,理由很多,不多赘述,但历来历史上的南北政权战争都验证这点。

    北方政权想南下,如果无法攻克淮河防线,最终基本徒劳无功。

    而南方政权想防守,只要没有淮河防线,那么基本玩完。再怎么尽力拖也只是时间问题。

    都说长江天险,但只要北方大军过了淮河,南方无法及时夺回淮河防线,渡长江的战例多得数不胜数。

    所以辛弃疾是文武全才,可惜他投南宋一开始就是错付。

    李星洲也替他不值,宋朝连自己的武将都不放心,何况他这个从金国归来的将领呢?

    辛弃疾回归之后踌躇满志,一心想着为国建功,北上收复失地。

    可就南宋那怂样,他完全没有机会。

    比如被人们带的乱七八糟的岳飞之死,居然有不明所以的反智人自以为是,乱跟风为秦桧和赵构洗地。

    岳飞的死很简单,秦桧和赵构找金国割地求和,金国人开出的最重要一个条件就是岳飞必须死!

    因为他们之前被岳飞打惨了。

    所以后来岳飞就死了,赵构向金国称臣纳贡了。

    辛弃疾没岳飞惨,但也不差多少,甚至连原因都别无二致。

    因为辛弃疾一直谏言要北上收复失地,光复中原,不能不思进取,偏安享乐等着北方大军南下。

    之后他在朝堂不断被冷遇、打压、排挤、随后到处外放,形同流放,辗转各地,最终郁郁而终。

    在没骨头的南宋,有骨头的人下场都不好。

    而想到这些,却让李星洲对辛赞这人放心很多。

    他在沦陷区虽然迫于生计在金国做官,但却不断教育自己孙子,最终还让他加入义军,带兵南下,其忠勇是可靠的,能力也不用怀疑。

    不过李星洲也有些心虚,毕竟抄了人家孙子的词去装逼,做贼心虚说的就是这种。

    好在现在辛赞还很年轻,不像会有孙子的样子。

    ......

    到腊月初,很多事情已经处理得差不多,每天和亲朋好友聚聚,到后山和秋儿、赵四、铁牛、祝融等人研究研究新产品,陪陪老婆们,日子又悠闲起来。

    金国也怕了,腊月初,第一批石墨矿顺着水道南下,运抵开元城,动作十分迅速麻利。

    王府已经没石墨好长时间了,之前一直用仓库里的储备,后来仓库里的也用光了,如今终于到货,众人欢呼雀跃。

    李星洲已经派出许多人在全国各地寻找各种矿脉,不过没个几年时间难有成效。

    .......

    到腊月中旬,慢慢也出现一件怪事,很多外地人来拜会起芳,而且都备有珍贵重礼,看起来都是大户人家。

    跟起芳交流之后才明白,原来是沿海各州的大族。

    他们也怕了.......

    去年起芳奉他的命在沿海各州推行税赋改革,主要是出海收费,附带革新纳税制度,结果遭到这些地方大族和部分官员的一致反对和阻挠。

    此举甚至让起芳处境危险,若非她也是上过战场的狠人,换个人只怕早顶不住,但最终改制试行也无疾而终。

    李星洲的新税收制度其实就是雍正的改革,他只是照搬。

    雍正是李星洲最喜欢的几个皇帝之一,也是一个真正为百姓考虑,想着分利于民的皇帝。

    在他之前,中国赋税制度基本是按人交,有几个人交多少税。

    可问题就在于,有的百姓家里有人,但是没地或者地少,有的大族家里良田万亩,却只用按家里人头交税,出现的情况可能是良田数万亩的豪绅大族,和普通没田没地的百姓交的税差不多。

    这公平吗?

    所以雍正要求“摊丁入亩”,交税按家里拥有的田亩算,田地越多交税越多,田地少的少交税,没田地的不交税,哪怕家里人再多也一样。

    此举就更后世取消农业税,设一个工资最低限度,不过线的不用交税,过线的收入越高,交的税越多差不多一个道理。

    既能大大减少底层人民负担,又能阻止大族豪门肆无忌惮的土地兼并,因为土地太多的话,光是交税也能交死你。

    另外要求读书人也要和农民一样纳税,不能因为是读书人就搞特殊,八旗子弟往后不能靠国家白养,要自力更生。读书人交税,农民赋税就可以减少,八旗子弟自力更生,国库就不用加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