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七零章:好日子要来了  唐朝最佳闲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七零章:好日子要来了 (第2/3页)

个大人物,那也一定可以成为世家。

    而五姓七望,哪一个不是有着如此光辉的历史?

    在这种光辉的过往中,谁又肯放下以往的骄傲,投身于贱业之中?

    从这一点来说,李元吉的确是有些欺负人了。

    但随着李密的死亡,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之间倒是出现了一些隔阂。

    李元吉已经释放出了和好的信号,也给出了好处,若赵郡李氏依旧顽固不冥,对于李元吉来说,还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好歹有宗亲关系,并不适合像对付其他世家那般的无情,况且李渊还在世呢,他也自然不会坐视自己对赵郡李氏下手而不管。

    头疼,不是一般的头疼。

    “陛下,洛州急报!”头疼的事还没有解决,房玄龄便手忙脚乱的找上了门。

    饶是以淡定号称的房玄龄,此刻脸上也凸显了一丝焦急的神色。

    洛州,雨。

    李元吉心中基本已经有了些猜测。

    “说吧!”

    “近日中原等地大雨不断,各条河流水位暴涨,之前挖好的水渠有些已经坍塌,各地已经派人进行修复,若是雨势持久下去,怕是会渠水倒灌。另外,已经有些庄稼被雨水冲倒,里面的麦仁还有大半是空的……”房玄龄不断的念着洛州的急报,这将会是接下来的常态。

    尽管已经有了准备,但这场雨还是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小麦成长有个过程,先结粒,是空心的,然后在一点点长实,长硬,等到庄稼变黄之后,就可以收割了。

    按照现在这个时候,最多再有一两个月就可以收割,可一场大雨,让提前抢收也成了奢望。

    而倒下的麦子,是不会继续生长的,就算重新扶正,也有很大一部分会死去。

    “种水稻吧!”叹了口气,准备的再足,也抵不上一场天灾。

    好在先前因为种子的原因,各地并没有全部种植小麦,而在开春以后,李元吉也下令各地开始准备稻苗。

    而水稻的成熟期更快一些,只需要熬过几个月,就不用再为粮食的问题发愁了。

    事实上李元吉现在也不为粮食发愁,常平仓里存放了大量的鱼干,足以让各地吃上几个月的鱼干,加上之前存的一些粮食,等到水稻成熟还是不成问题的。

    “哎!”房玄龄忍不住的叹了口气,人累,心更累。

    自打玄武门之后,这三年来大唐就没有顺利过,两年的旱灾,一年的内涝,鬼知道明年会怎样?

    如果明年依旧这样,大唐怕是要风雨飘摇了,连续三年的灾害,饶是朝廷费尽力气的去救灾,可也依旧救不了全天下的百姓,能够做到的,依旧只是让人不至于饿死。

    民间营养不良的,瘦弱的,那是按堆算的,是按片划的。

    这也就是朝廷正在搞的精简人员,将底下的官员给吓住了。

    没人想离开这个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职位,生怕搞完长安以后搞地方,没人想要失业,失去手中的权力。

    所以趁着现在还没开始,各个都是卯足了劲儿的整治各地,什么事情都往好的方面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