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  晋末长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 (第1/3页)

    进入五月之后,豫州诸郡国陆陆续续迎来麦收时节。

    很可惜,司州、兖州没有这种好事,他们或饱受敌骑骚扰,或因循守旧,或出于其他原因,仍然是春播种粟,以待秋收。

    河阳县亦如是。

    当邵勋来到河阳南城的时候,已是五月初六。

    他的离去,让洛阳上下大大松了一口气,而河阳百姓则热烈欢呼他的到来。

    河阳令程元谭、黑矟督军侯飞虎、屯田军校尉郝昌、度支校尉杨宝四人簇拥着他,登上城头。

    “河阳有多少百姓了?”邵勋看着长势还算不错的粟苗,非常高兴,遂问道。

    “北城无有百姓,中城有一千七百余户、南城不下六千户。”程元谭回道。

    “比去年少不了多少嘛。”

    “今春又来了些百姓。”

    “来自何处?”

    “汲郡、河内。”

    邵勋了然。

    河北不愧是大晋朝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好像自后汉年间便是了,及至唐代,最多时占到了天下的三分之一,即便后来其他地方发展起来了,河北依然据有天下户口的两成以上。

    河北的经济实力,更是超过其人口比例,远胜河南、关中。

    此谓霸业之基。

    不能让石勒舒舒服服占据整个河北,不然的话,他没种田,实力还轻松追上种了几年田的你。

    “流民尽皆收拢安置起来,若地不够,自往两边收取荒地。还不够的话,到芒山南麓耕种。”邵勋吩咐道。

    程元谭连连点头,又道:“最好还是把匈奴向北驱逐,大河北岸都是沃土,可养数万人。”

    邵勋又看向苍茫的大河。

    河中渚似乎已完全稳住了阵脚。

    不但高渚、马渚、陶渚上有百姓在种粮、养育、侍弄果蔬,就连一些不知名的小岛上都有几户至几十户不等的百姓。

    这些百姓的耕地很少,粮食完全不够一家人吃,除了养黄鱼(鲤鱼)外,就只能把一些边边角角的土地利用上,种些黄豆、绿豆之类的杂粮。

    好在家里的男丁轮番上阵,戍守三城,朝中会拨发一部分粮食充作军饷,勉强能生活下去。

    这样的日子好吗?当然是不太好的。但比起朝不保夕的流民生活,却又好上太多了。

    壮丁打仗,健妇种田,小孩帮着养鱼、种豆子、割草养牲畜,老人甚至可以去修建仓城出卖劳动力。日子固然清苦,但他们却十分感激,生活好坏果然是对比出来的——和别人比,也和过去的自己比。

    大河北岸的河阳北城就完全是一副军事重镇的模样了。

    县衙设于彼处,却没什么百姓可供驱使,到处都是兵丁,到处都是金鼓旗号。

    “北城似乎也开辟了一些田地?”邵勋遥指北岸,说道。

    那里有少许百姓在牧马放羊,远处还有骑兵在警戒,似乎一有情况,立刻示警,让人带着牲畜撤回去。

    北城是大城,离黄河大概一里路。

    这一里相对比较安全,理论上可以种地,目前主要拿来放牧。

    “明公,仆自广成泽请了一些农人过来,去岁撒下了苜蓿种子。”程元谭说道:“人丁、种子都是惠皇后派来的。”

    邵勋点了点头。

    羊献容在广成泽就两大业务,一是持续开发垛田,种植水稻,二是种植各类牧草(主要是苜蓿),饲养牲畜。

    说实话,有点玩票性质。

    水稻一般在年底送到许昌,邵勋拿来赏赐给官员、军将、亲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