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  晋末长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 (第1/3页)

    入陈之后,邵勋便住了下来,亲自料理政务。

    把流民转化为国人是他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

    一部分军队被派了出去,以李重、金三、王雀儿为将,各领数千兵,征讨四处动乱的流民。

    现在介入干预,时机刚刚好。

    若再等一两个月,小股流民聚集为大股流民,几千人汇聚为几万人,他们就有了攻占州郡,杀二千石郡吏的能力,到时候就要多费不少手脚。

    天使出洛阳之后,一路向东,过成皋,入荥阳。

    太守裴纯身上发生了“医学奇迹”,卧床多日的他一跃而起,拼了老命招待以度支尚书王玄为首的使者。

    大灾之年,见不到什么酒了,但裴纯咬牙拿出了珍藏许久的陈酿,和王玄他们一连喝了半个月。

    然后又是介绍景点,又是带着他们逛青楼,生生将这帮人拖到了六月下旬才离开。

    到浚仪后,迟迟等不到船。

    度支校尉杨宝也看不见人影,一会说他去洛阳了,一会说他在敖仓,一会说他在官渡,没个准。

    七月初,王玄决定乘车南下。

    杨宝忽然出现了,提及豫州流民作乱,道路不靖,且等個三五日,便能找到船南下。

    七月初三,王玄在浚仪县水寨外一艘艘数着开过来的船只,总共三十二艘,装载了超过十五万斛粮食。

    差不多少了一半!见得此情状,即便父亲与陈侯一贯合作愉快,他也坐不住了。

    他是度支尚书!洛阳军民若吃不上饭,埋怨的可是他。

    于是找到杨宝,好一番威逼利诱,最终于七月初五乘船南下,前往陈县。

    但在抵达陈县后,又被北上的豫州刺史卢志接走,整整十天后才脱身。

    当他终于见到邵勋时,已经是七月二十三日了。

    “眉子,你看这豆苗长得多好。”正在田间锄草的邵勋指着一望无际的豆田,笑道。

    王玄突然间平静了下来。

    他一边与邵勋寒暄,一边静静观察。

    陈侯的笑意看样子是真诚的,他是真心为这些破土而出的豆子感到高兴。

    豆子其实已经长出来一大截了,南风轻吹之下,随风摇摆,像是在快乐地歌唱着什么。

    《汜胜之书》里提到要“中耕”。

    今年闹蝗灾,但没闹旱灾,雨水充足,灌溉充分,随着豆子不断生长,诸般杂草也疯长起来,似是要拼命追回蝗灾中的损失。

    因此,中耕翻土、锄草是非常必要的。

    田间地头,不光陈侯在锄草,流民们——不,或许已经不能称呼他们为流民了,他们显然已经定居下来,并且不存在于朝廷的户籍黄册上——同样挥汗如雨,辛苦地劳作着。

    他们是如此之用心,以至于每一颗杂草都不放过,仿佛看到了杀父仇人一般。

    饿过肚子的人是真的不一样,他们一点都不想回忆那段艰难的岁月,无法接受再回到那样的绝境之中。

    对于把他们从绝境中拯救出来的陈侯,可想而知是什么态度。

    王玄轻轻叹了口气,道:“君侯治豆乎?治国乎?”

    “治国在于治民。民如此豆,需得小心呵护。纵要食豆,也得先让豆长好了、长大了,且越多越好。”邵勋将锄头扔给了唐剑,擦了擦汗,道:“去那边说话。”

    二人来到了睢阳渠畔。

    其时正值盛夏,暑热难耐,睢阳渠中已经有一些小孩在玩耍了。

    说是玩耍也不对,事实上他们正在用各种工具捞浮萍。

    浮萍可以喂鸡鸭,人也可以吃——每天的口粮都是有数的,还要锄草翻土,每个人都有力不从心之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补充食物。

    浮萍也是有数的,捞着捞着就没了。

    孩子们索性纵身跃入河中,戏水畅玩。

    “稚童戏水,颇有几分意趣。”王玄看着那些在水中忽上忽下,偶尔摸出一枚河蚌的小儿,赞道:“若有精于书画之人在此,或可将其画下。”

    “眉子,你见过蒸笼里的稚童吗?”邵勋问道。

    王玄愕然。

    邵勋淡淡一笑,指着那些小儿,说道:“若我晚出手十天半月,说不定他们已在蒸笼之内,供人果腹。”

    王玄噎住了,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回答。

    说陈侯做得对,那不是鼓励他扣漕船么?

    说他做得不对,那不是坐视这些孩童被人吃掉吗?

    他终究没有父亲那般深厚的功力。

    于是,他只能转移话题,直奔核心:“君侯收拢多少流民了?”

    “一万八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