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  晋末长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 (第1/3页)

    荥阳最近十分“繁荣”。

    首先是太傅幕府的搬迁,令本地涌来了大几十名领有幕职的士人。

    他们有家人,有仆婢,并带着少量部曲宾客。

    幕府僚佐之外,还有大量低级吏员,以及受他们驱使的、轮番征发值役的帮闲。

    光这一项,林林总总就六七千人了。

    这还没完,一些商徒跟着幕府搬来搬去做买卖,这又不少人。

    还有工匠、乐人……

    可以说,幕府搬到哪里,哪里就十分繁荣——如果他们每次消费都给钱的话。

    消费只是促进经济繁荣的一个手段。除此之外,还有投资。

    在过去半年内,幕府主导的投资项目主要有三大类。

    其一是修缮驿道。

    其二是维护荥阳、陈留、河南三郡的陂池及灌溉渠网。

    其三是疏浚、拓宽河道,以利漕运。

    公允地说,幕府还是干了点人事的。但诡异的是,这些人事多集中于过去几个月内,以前不是没有,但真的很少。

    究其原因,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太傅想改善形象,让人少骂两句。

    最后一件给荥阳带来“繁荣”的事情就是河北流民的大举南下了。

    这有好有坏。

    好的一方面在于地太多,人不够。流民的南下,可以大量耕作撂荒土地,多产粮食。

    坏的方面在于土客之争,治安恶化。

    这种情形在荆州、豫州已经有苗头了。

    荆州北部的南阳、襄阳一带,关中流民数量极多,且每年都在持续流入——走武关方向入南阳。

    流民聚集成坞,少的数百家,多的千余家、数千家。且因为人在异乡,非常抱团,一方有难,四方赴援,当地土著对其较为敌视,矛盾不少——朝廷谓之“居民”、“流民”之争。

    豫州一带主要是王弥之乱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王弥巅峰时兵众十余万,最终到达洛阳城下的不过七万余人罢了。剩下的七八万人里面,有的被官军剿灭,有的则散落地方,聚集自保,伐木建寨,耕作田地。

    他们耕作的田,很显然名义上都属于世家大族、坞堡帅,甚至还侵占了大量自耕农的土地,并将其裹挟入伙,成为定居“流民”。

    这同样是一种“居民”、“流民”之争,在豫州诸郡并不鲜见,矛盾也不少。

    总之,现在荥阳乱糟糟的,人头杂乱,官民不堪其扰。

    各种犄角旮旯里,坞堡一座接一座立起。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矩、郭诵这对舅甥建立的堡壁,一开始只有平阳来的数百家,吸纳河北流民后,渐至千余家。

    这一日,司马越在幕府内召见了李矩,多番抚慰。

    李矩很激动。

    权倾朝野的太傅对他赞誉有加,天可怜见,十几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大的官看重他。

    司马越也很满意。

    他现在对州郡兵乃至禁军都没什么信心了,觉得他们战斗力太差。于是把目光放到乞活军、坞堡帅、流民帅、世家部曲身上,多方延揽,意欲收为己用。

    幕僚们提供了一份名单,李矩就是其中之一。

    一番交谈下来,他发现李矩果然忠心耿耿,不由得感慨万分:司马氏享国数十年,终究还是有忠臣的。

    舒爽之下,赏赐颇多,并留李矩在府中用饭。

    席间谈笑之声不断,直到一封捷报传来……

    主簿郭象游玩聚会去了,因此今日乃另一位主簿卞敦当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