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下去视察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下去视察 (第1/3页)

    赵亮最先去的是煤矿。

    汝州的煤矿,也就是后世的平顶山煤矿,那算是中部地区的一个煤矿重要产地了。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铁矿,而且储量不小。

    赵亮想搞煤铁联营,那怎么看都是豫西南最为合适。

    有铁矿有煤矿,彼此距离相近,对外运输还有水路相连,而且正好连着陈州。

    所以赵亮出手盘下了汝州的三座矿场,那不过是一个开始,牛刀小试!

    赵家的这座煤矿出产量并不是很大,之前销路很好,因为那东家在地方上关系挺深厚的,挖出的煤炭不愁销路。

    可自从煤矿易主了之后,那些客户就纷纷掐断了彼此间的往来。

    照理说这煤矿都开不下去的,没有销路,你挖出的煤炭越多越赔本不是?

    可是赵家在拿下一座煤矿的同时还拿下了两处铁矿,并且增资三千余两白银将两座铁矿配置的炼铁作坊休整了一番的同时,还拿下了一座炼焦厂,煤矿出产的煤炭在焦炭厂焦化之后全送去炼铁工坊去了。

    如此的,两座铁矿——两座冶铁工坊——一座炼焦厂——一座煤矿,彼此间倒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路循环。

    他们最终生产出的铁锭连同一部分焦炭,走水路再运抵周家口,成了这两年规模愈发扩大的铁匠铺的原料源泉。

    (明清时候以焦炭冶金铸铁已经并不罕见。只不过中国的煤铁质量太差,不仅铁矿low,煤矿炼焦后也不太好。当然,焦炭炼铁也不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不是从煤炭随随便便就能换成焦炭的。国内同时间依旧存在着大批炼铁炉直接用煤炭上阵,那并不是没原因的)

    赵家即便跟汝州本地商圈没啥大的瓜葛,他们出钱涉足汝州后,也根本谈不上赔钱。

    相反,这在赵亮眼中还是他大赚了一笔。

    想想看两座铁矿一座煤矿就包裹了多少精壮劳力?加上两座冶铁工坊和一座炼焦厂,赵家别看才涉足汝州,其麾下各类员工的数量就超过了五百人。

    而且水路上的事情也进一步为大姑父所经营的‘车马行’向水运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