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真是好一个皇汉!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第九十一章 真是好一个皇汉! (第1/3页)

    一直以来乾隆对老毛子都是很有心理优势的,他并非不知道老毛子实力强大,但却有着谜一般的自信,坚定的认为:“罗刹地虽富庶,国虽广大,然茶布等物,必须仰给内地。且其每年贸易,获利甚厚,不能不求我通市。中国因得就所欲以控制之。”

    这或许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那种“以茶制夷”的思想在作祟吧,这种看似有点无稽之谈的施政治国理念可是中原王朝自唐宋以来的一贯观念。

    老朱家就尤其的相信这一点,从头到尾二百多年里把“以茶制夷”的思想贯彻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就曾对就封川蜀的儿子朱椿说过,国家垄断茶叶,目的是用茶换战马。现在边关松懈,私茶出境,拿我们有用之物,换些个无用的东西,让别人尽收其利,而自己吃亏,这怎么能够体现“以制戎狄”呢?为此,他推出了茶叶的金牌信符制度,形成了“茶贵马贱”的贸易格局,把利益和控制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而通古斯人大体上继承了朱明的施政方略,如是,政界和士林就对此达成共识。他们都认为只要控制住茶叶,控制住了大黄,控制住了这些消油解腻通便的利器之后,就能控制住人群与疆土。却忽略了这个时候的“夷”,是涉洋过海而来的其他人种,而非与中原王朝一直联系紧密的北方少数民族。

    当然了,于大清国政界和士林而言,像老毛子和英吉利这样的外夷,与其他少数民族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种心理和认知的影响下,乾隆能对沙俄没优越感吗?

    别看他对眼前的蒙古王公们很安抚,在内心深处啊,他甚至还希望着老毛子能把眼前这些人欺负的更狠呢。只有这样这些草原上的王公们才会紧紧团结在大青果的旗帜下。

    尤其是那些外札萨克蒙古,乾隆都当他们说的话是放屁。事态真严重了会有驻库伦的办事大臣或驻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递折子的。

    现在两边一个折子也没递来,可见事态是不严重的。

    他回去京城了,顶多是下旨给库伦和乌里雅苏台,叫两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