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0、割裂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50、割裂 (第1/3页)

    人心思变!

    朱先生明显的看出,现在这几年的人心变化。

    城里!城外!两个世界!

    “难道现在让我们去学西文?”

    “开什么玩笑!”

    周元不敢去骂尹知府,但他敢对这新出台的公文发牢骚。

    西文,哪里是这么容易学的。

    “唉!我已经拜托了几位友人,如果你们想要前去学堂学习,他们是愿意收的,且是不计一年学费的,你们四书五经也有了底子,学一些实学也是好的。”

    朱先生轻声叹气,这时他也不忍心苛责周元不知礼节了,任谁学了一辈子的知识,临到头了,去被告知还要再加上一门应考,谁都会发疯的。

    “是!先生!”

    几人还想再询问一二,就被白贵适时的制止了,他们缓步告退。

    这时候的朱先生需要休息了。

    此时正是春日,阳光明媚。

    几人走出起居室。

    “这些学堂的学生太过分了。”

    白孝文不满的嘟囔道。

    和他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儒生不同,在西安府开设的这些学堂的学生,无须经过县试,只需在学堂内成绩优异,取得一定名次,就可进入直接进入院试、府试不等。

    不过这也是宋时的旧制罢了。

    宋时的王安石变法,开创三舍法,一度废除科举。为国拔擢人才是以在太学中进行考试,把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上舍生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内舍生直接参加殿试,下舍生则参加省市或者经过吏部考试之后就可授官。

    新瓶装旧酒!

    在1901年,朝廷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可从学堂内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出官员。还有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予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不过此项规定虽然颁布,却也未能实施。

    现在这些学堂的学生也是如此,无需县试,名次好的直接就能参加院试、府试。

    于国,这样无可厚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