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63、甘州之战(下)+西域联横+南征(7000字,求票)  五代河山风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563、甘州之战(下)+西域联横+南征(7000字,求票) (第2/3页)

敌意,史皇帝也没有遏制他们的意思。

    与甘州回鹘不同,西州回鹘自称“大福大回鹘国”,是半耕半牧的习惯,他们的制度都是按照唐朝三省六部制来的,使用的官方文字,官印上都是汉字。

    曾多次向辽国进贡,也多次向后周,大秦进贡。

    几年前去大秦进贡时在用汉文的文书中自称是史皇帝的“西州外甥”,才有了中原对他们西州回鹘的称呼。

    是非常倾向中原的势力,占据后世新疆东部大部分区域,所以史皇帝干脆派人持印信去高昌城册封其为秦朝高昌王,西州节度使。

    但对占据后世新疆西部以及中亚部分地区的黑汗(喀喇汗国)势力对东面就没有那么友好了,而且史皇帝已经明确提出要保护于阗国,就是为了遏制喀喇汗国的势力。

    随着中央财政的充裕,不断有秦军士兵进入于阗国“维和”,陆续的增兵几年都没有停下。

    接下来几年,河西的经营没有停下,史皇帝的新政推行也没有停下。

    康定十三年,潢州发生边患,不过很快平息。河西那边董遵诲回报,三月和六月有两次战俘叛乱,规模不大,他们杀了二十六人,很快被平定。

    莲花堡经过两三年已经修到玉门关,沿途的汉代长城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可以大体投入使用,阳关,玉门关以西各势力、王国纷纷派使者入大梁朝见。

    当年九月,还发生一件大事,大理国派来使者请求内附,成为秦国附属国。

    史皇帝召集宰辅商议,众人都觉得是大理国内部族林立,势力众多,想利用秦朝威望镇压。

    十多年前大理国主段思聪卒,如今的大理国主段素顺继位。同年,大理东部就发生边乱,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造反,攻陷糜乃等三邑。

    是段素顺派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标,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等统军平定边寨,诛代连弄兔等,同时讨伐了郎羽、阿房、田洞。之后又会集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曲靖)会盟、颁赏,才平息下去。

    西南之地山高水长,崇山峻岭也不岭南那样的小山丘陵,是动辄数十数百里,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大山,导致交通不便,沟通困难,所以山头林立,势力众多。

    独特的环境也造就那一带地方观念很重,士兵在平原作战中或许不行,可在山地战上却历来战绩彪炳。

    不过这一地方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也因为地理上的隔绝却很难团结一致,所以即便段氏统治了大理国,却不能完全压制周边势力。

    它的称臣史皇帝在心里仔细想过,无非两个目的。

    一来是真怕了,这些年秦朝南征北战威名赫赫,成为附属国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二来是段氏想借助中原王朝威势来震慑国内势力,一旦大理国成为秦朝附属国,国内势力想要跟国主叫板就要掂量点了,那同时也是与朝廷叫板,与大秦叫板。段氏是想借助天子的威名巩固自己的统治。

    这事历史上也发生过,大理段氏也曾向北宋王朝请求内附,北宋拒绝了,他们觉得段氏是想利用他们的威势。

    史皇帝却同意了,比起段氏利用他的威名,他更怕西南人民久绝中原,不知道他史皇帝的威风和威名!

    不过同时也要求大理要开放商贸,准许两国百姓随意往来旅居,大理要派皇亲贵胄来京城学习(做人质)。大理国主当年就回复,表示愿意接受这些条件。

    历史上大理国内斗很严重,段氏很快被架空,由权臣实际掌权,上下离心离德,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蒙古人那么轻易打进去的原因之一,蒙古人攻入之后为安抚大理又把段氏扶植起来继续掌权。

    而史皇帝想的是用当年汉朝对付南越的办法,温水煮青蛙,先稳住,然后结亲,逐步架空他们的权力,等他们内斗或是逐渐接受中原文化之后,再要求皇族入朝,如果不来就有出兵的理由了。

    同时,史皇帝也派曹彬率军驻扎西南,稳定局面。

    在西南对大理的温水煮青蛙策略之后,到康定十四年春,史皇帝于西域的计划也开始施行了。

    到当年春,西汉西域长城已经被修复大半,秦军在于阗国内驻扎一万多秦军,其中有四营炮兵,又在高昌国内驻扎五千人。

    在去年,喀喇汗国势力不顾东面秦国警告,继续派兵进攻于阗,杀了四百多边境百姓,秦军先锋大将海进随即率骑兵追击,斩首八百余而还,双方彻底撕破脸皮。

    到今年,史皇帝继续派李继隆为西域都部署,天山南麓行营都指挥使到达于阗。

    以董遵诲为天山北麓行营都指挥使,率秦军五千,集结西州回鹘各部部族兵两万,共计两万五千人从天山北面进兵。

    而李继隆则亲率秦军一万,合于阗及归义军镇兵马两万,总计三万大军走于阗(和田)沿天山南麓进兵,直取疏勒(喀什)。

    其实相比秦国和辽国,西域诸国力量是十分弱小的,历史上西域和中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一直是作为大国争霸的棋子,可其本身的力量确实很难撼动天下格局。

    就像当初汉匈争霸,西域诸国夹缝中求生存一样,如今的西州回鹘等西域势力也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又向辽国进贡,又向中原进贡,保持一种谁都不招惹,谁都不得罪的态度。

    如今以秦军为主力的西域联军进军之后,天山北麓董遵诲的前进很快,接连破敌一路向西,沿途基本没有可以阻挡的力量。

    最大一场战爆发在喀喇汗国陪都八刺沙衮附近,一万多黑汗大军被击败,逃回城内。

    而由于西域的地理条件和技术,他们的城池也远不及中原城池那样坚固。大军围城五天之后,秦军的炮火就打烂城门,仅在出兵一个多月后,秦军已经攻破陪都八刺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入城之后,联军劫掠三日,随后处死敢于抵抗的人,剩下的则躲过一劫。

    在北路军进攻飞速的同时,南路军进度稍微缓慢一些。

    南路虽然行军距离更近,不过喀喇汗国将所有主力都集中在南面保卫他们的首都疏勒,沿途不断遇到阻碍。

    不过这些相比于东面的辽军,那都是小场面了。

    联军沿途击碎数次抵抗,成功进军到疏勒城下,兵临国都。

    不过这次喀喇汗国没有坐以待毙,他们的可汗组织集结了三万大军,准备与联军决一死战。

    双方战于葱岭河畔(叶尔羌河),一开始是隔河对峙,几天后,秦军正面用大炮轰击对岸敌军,造成不小伤亡,同时完全吸引敌军注意力。

    但在同时,大将海进率于阗骑兵于下游偷渡,从侧面突袭喀喇大军。

    正面部队也乘机过河加入战斗,一举击溃了喀喇汗国主力。

    有趣的是,当秦军用大炮加入战斗之后,有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