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8、中流砥柱  五代河山风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http://m.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168、中流砥柱 (第1/3页)

    秋八月,中秋佳节在即。

    史从云完全放松下来,将闾丘仲卿从下蔡顺水路调到寿州,随后顺水道到庐州,进入长江水域与他汇合,主持所有的金银、物资,大事,以及各军的奖惩。

    从南唐获得的物资,加上他带来的钱,都要赏给各军将士,史从云明白堵不如疏,士兵拼命获得回报是天经地义的。

    只是这时候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士兵报酬,很多时候只能将领自己想办法,自己掏腰包,大多数将领能想到什么办法?自然是放任士兵抢呗。

    如当今周国的开国皇帝郭威,几年前进入大梁时也是放任士兵抢夺开封来作为报酬。

    人们常会把周比作隋和秦,因为他们都是一个统一王朝之前的奠基者。

    但客观的看,后周是完全没法和隋朝与秦朝相比的,无论怎么说后周巅胜时期,地盘只有四个省左右而已,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完善的底层组织,官僚体系等等。

    汉、唐是不用太考虑这些问题的,人们知道刘邦有约法三章,不知道刘邦还下令他打下的地方,秦朝官吏一律留任,后世出土的大量秦汉竹简也表明,刘邦只是去掉秦朝法律中的苛法,剩下的法律全部保留了。

    而隋唐也是一样的道理,天下人已经熟悉了之前王朝那一套,对天下一统也有了认同,后续王朝只要该改正之前试出的错就可以继承政治文化遗产。

    可当今的情况更加复杂困难,比如史从云这两个月来,已经一面打仗一面接连处死了十几个中层官吏,因为他们贪污军用物资,中饱私囊。

    之后他实在不解就去质问那些人,是老子给的不够?他觉得自己已经够优待将士了,自己掏腰包都要给他们奖赏,为什么还要贪污?

    结果他得到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答案。

    因为皇帝过几年就要换一次,好不容易当点官管点事当然要赶快捞一把,现在全天下爱都是这样的,上到王侯将相,下到基层小吏都是这种想法。

    他私下找李处耘、司超、潘美等人问过,他们都给了肯定的回答,没错,这就是当下的风气,因为平均下来,皇帝五六年换一次,谁都不知道再过几年又是谁家天下,所以拼命捞一把就成风气。

    皇帝也管不了.......

    如果在秦或者隋,肯定有完备的法律框架,基层官吏和中层组织,很多问题后面的人只要加以改进就可以沿用。

    这时经历过这些,史从云才越发深刻体会到闾丘仲卿、李谷、魏仁浦等这些人的重要性,要完备的让一个国家运转起来武力是保障,但并不是所有事都能用武力解决。

    这些中低层的官吏人员就十分重要,统筹和调度这些官吏需要的不是武力,而是可靠可行的人事制度。

    而这些只能靠闾丘仲卿、李谷、魏仁浦等之类的人,如今周朝就是缺乏这些,如果周军一开始军纪严明,淮南根本不会打那么久。

    .........

    所以史从云把水军暂交司超统帅,把奖惩士兵和南唐国交接的事交给闾丘仲卿处理,他便带着少量亲兵和邵季、王仲两军骑兵往北,去接手投降的庐州,同时解决白甲军的问题。

    南唐举降,白甲军也就失去了抵抗的意义,对被白甲军袭击死去的士兵,史从云出大钱抚慰。

    对于白甲军,他亲自一村一寨的领兵去说服,赦他们无罪,让他们投降。

    起初百姓们并不信,但史从云带着大队骑兵,各个着甲,人人武装到牙齿,和他们之前所见所对抗的乡兵完全是两个概念,便没了斗志,人人脸上都写着不安。

    史从云在马上隔着篱笆能清楚看到村落里面黄肌瘦的孩子看他的眼神闪烁而惶恐,惊慌不安。

    他心里叹口气,原本不该到这种地步的,周军才进入淮南,这些百姓就为周军提供草料,主动迎接他们的到来,因为南唐中主乃至之后的后主,胸无大志,只贪图个人享乐,根本没想好好治国,为满足自己的新享受就只能盘剥百姓,淮南徭役赋税很重,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当听说北朝出兵时候,许多百姓是主动欢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biquzw.or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